武汉市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土建封顶 规模15万吨/日
昨天上午,武汉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土建工程竣工,设备安装调试,12月份水运行。作为湖北省较大的半地下污水处理厂,二期处理能力为15万吨/日。园林建设在地面上,武汉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厂设置在地下,收集处理臭气,处理后的污水回收利用到工业冷却和园林绿化,污泥燃烧发电。
昨天上午9点,记者来到项目的第二阶段,正在浇筑混凝土的箱顶。 “地下12米是污水处理厂,地上绿化景观”。武汉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厂副厂长曲立泉告诉记者,污水管通过车间后,整个处理过程就在地下车间完成。二期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MBR工艺,结合污水处理智能化工艺,生物除磷除磷原理和膜生物反应器,在国内处于水平,脱氮除磷效率高,污水处理更加彻底处理和排放A在国家一级的水质标准。
处理过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入芝麻岛尾水混合区。第二期中水再生设施建设规模为4万吨/日,民用长期10万吨/建设中采用RO反渗透工艺,水质符合工业水质标准和城市杂用水,可用于工业冷却和绿化。
围绕西海岸建设成功的污水处理厂,龙海之家,三水,万科海云台等住宅小区,居民们正在担心二期工程的竣工,污水处理能力变大,臭味会蔓延到居民区。
项目二期采用臭味收集处理设备,在污水处理的各个节点,将臭氧产生的臭气收集起来,浓缩成生物除臭装置,进行微生物分解。 “没有任何气味四溢。”曲立民说,噪音也大大减少,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减小。此外,脱水污泥运出焚烧,污泥不再埋藏,节约土地,节约能源。
武汉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厂于1998年竣工投产,总产能25万吨/日,出水水质达到B级排放标准。随着服务区社会经济的发展,武汉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能力已接近饱和。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,年处理能力15万吨/天,将大大缓解污水处理的压力。项目建成后,武汉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能力将达到到35万吨/天。
“半地下污水处理厂,处理设施更集中,更容易自动化,工人只需要巡视设备,维护。” 曲立民说,这样,过程缩短了,水力停留时间比传统的25%还要短。 半地下污水处理厂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,大大节省了土地面积,二期占地45亩,处理能力15万吨/日,节约一半以上的土地。